七步蛇和五步蛇的区别:毒性、习性与识别要点

七步蛇和五步蛇是同一种蛇吗?

很多朋友都听说过”被五步蛇咬走五步就会没命”、”被七步蛇咬走七步就会死亡”这样的民间传说,那么七步蛇和五步蛇究竟是不是同一种蛇呢?其实根据科学分类,五步蛇和七步蛇指的都是同一种蛇——尖吻蝮,学名为Deinagkistrodon acutus。这种蛇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俗称,有的地方叫它五步蛇,有的地方则称其为七步蛇或百步蛇。

那么为什么会有”五步”和”七步”这样不同的称呼呢?这主要源于民间传说和地域差异。实际上,被这种蛇咬伤后并不会真的在走几步后就死亡,这个数字更多是用来形容其毒性强烈和症状发作迅速的特点。无论是叫五步蛇还是七步蛇,指的都是我国南方山区常见的一种剧毒蛇类。

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对比

虽然五步蛇和七步蛇是同一种蛇,但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来更好地识别和防范。

外形特征方面,尖吻蝮(五步蛇/七步蛇)体型粗壮,成年体长可达1-1.3米。最显著的特征是它呈明显三角形的头部和向上翘起的尖吻(这也是学名”尖吻蝮”的由来)。它的背部呈粉棕色,有20对左右对称的深色三角形斑纹,腹面白色,有棋盘状黑褐色斑纹。尾部末端有一块大而尖的鳞片,形似指甲,因此在一些地区也被称为”佛指甲”。

生活习性上,这种蛇主要栖息在山区或丘陵地带林木茂盛的阴湿环境中,常见于山溪旁的岩石上、落叶间、瀑布下的岩缝中或路边草丛。它们喜欢较为凉爽的气候,尤其阴雨天后活动更为频繁。五步蛇/七步蛇是典型的伏击型猎手,常常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地等待数天甚至一个月,利用敏感的颊窝感知猎物的体温变化。

毒性影响与危险程度分析

五步蛇/七步蛇的毒性究竟有多强?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难题。它的毒液以血循毒素为主,被咬后会立即感到剧烈疼痛,伤口迅速肿胀并流血不止。

与银环蛇的神经毒素不同,五步蛇/七步蛇的毒素主要影响于血液和淋巴体系,会导致内出血、组织坏死等症状。虽然单位毒性(LD50为9.2-10mg/kg)不如银环蛇强,但由于排毒量大(一次可达200mg以上),实际危险性非常高。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大出血、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死亡率在40%-50%左右。

民间之因此有”走五步”或”走七步”就会死的说法,主要是由于被咬后疼痛剧烈,受害者往往走不了几步就因疼痛难忍而无法继续行走。这也提醒我们,在野外遇到这种蛇一定要保持距离,不要试图捕捉或挑衅它。

遇到五步蛇/七步蛇该怎么办?

在野外活动时,怎样避免被五步蛇/七步蛇咬伤?如果不幸被咬又该怎样处理呢?

开门见山说,预防是关键。在蛇类活动频繁的地区行走时,可以穿着高帮靴子,使用棍子”打草惊蛇”,给蛇类让出逃离的时刻。注意观察地面,特别是在岩石、落叶堆等蛇类可能藏身的地方。

如果不幸被咬,切记不要慌张。错误的处理技巧包括:用嘴吸出毒液(可能造成二次中毒)、用刀划开伤口(会导致更严重的出血)、长时刻结扎伤肢(可能造成组织坏死)。正确的行为是:保持冷静,尽量减少活动,迅速前往最近的医院注射抗蝰蛇血清。记住蛇的外形特征,这对医生选择正确的血清非常重要。

无论是叫五步蛇还是七步蛇,这种我国特有的剧毒蛇类都值得我们保持敬畏之心。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习性,掌握正确的应对技巧,才能在与天然和谐共处的同时保护好自身安全。

版权声明